关于我们

《山海情》在YouTube上线两周后总播放时长超过250万小时,同时在凤凰卫视覆盖的亚洲、欧洲、大洋洲和非洲等区域进行了电视及新媒体形式的播出;一些国际发行机构在国际互联网平台开办专区,如腾讯视频、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华策影视等,都在YouTube平台开办多语种频道……近年来,影视剧走出去捷报频传。一批精品力作海外热播热映,在国际舞台上圈住了数以千万计的粉丝。与此同时,国际互联网巨大的平台空间,为中国影视剧进行多语种运营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助力国产影视剧在国际互联网的规模化传播。多元渠道、优质内容已万事俱备,译制这个环节也应该跟上。

作为影视剧对外传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译制工作包括翻译、配音、制作等流程,翻译涉及语言、文学、文化领域,配音制作涉及艺术和技术领域,需要多领域共同协作完成。译制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受众对作品的理解,决定作品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因此,如何制作出高水平的译制作品,使中国文化传播得更远更广,为推动人类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什么样的译制作品是高水平的?人们理解和欣赏影视作品的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是剧情、背景、人物等输入信息与存储在大脑中的知识不断互动的过程,然后形成概念假设,经过推理判断,形成概念表征的集合,这个集合就是我们对作品的理解。影视剧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活动,不仅仅是简单的语码交换,更是一种交际的过程、文化的传递。观看影视译制片是目的语观众与包括剧中人物、剧中目的语话语、场景、声音等在内的影视剧内容的认知互动过程。外国观众群体的文化背景、信仰体系、社会生活环境不同,其所拥有的百科知识也迥异,他们欣赏作品时的效果同中国观众获得的效果往往存在偏差。若想与外国观众构建最佳关联的认知语境,帮助他们理解影视剧的内容、表达的主题、言语的交际意图等,并进一步得到审美体验,译者和配音演员的再创作发挥着重要作用。

要使外国受众在观看影视作品的过程中,获得与中国观众观看时差不多的语境效果,应该考虑几个“度”。第一,选择外译影视作品要考虑受众的接受度。由于目标受众的语言使用、社会结构、风土人情、价值倾向、宗教信仰等与我们有所不同,理解力、兴趣点必然存在差异,所以在海外推广时应尽量挖掘外译影视作品与目标受众之间的情感共鸣点和舆论关注点。《媳妇的美好时代》等电视剧在非洲热播;电视剧《人世间》开机一个月,迪士尼就买下这部剧的海外发行权;最受越南网友喜爱的十部海外电视剧榜单上,中国电视剧《以家人之名》等多部作品榜上有名。近年来,表现中国普通人生活和家庭情感故事的现实题材创作,正在成为中国影视出海的主力军。可见,反映新时代面貌、冒着烟火气的内容,更能吸引海外观众的目光,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